近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陆续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我校文学院孙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出土文献与东周齐国史研究》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文学院王超主持的西部项目结项成果《当代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探构及学术前沿问题研究(1989-2019)》、文学院闫娜主持的一般项目结项成果《新补民国文话文献整理与研究》、文学院张伟栋主持的一般项目结项成果《1978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研究》被鉴定为“良好”等级,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追求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卓越品质。
孙刚副教授结项成果《出土文献与东周齐国史研究》,以东周以及秦汉出土文献中与齐国史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从史事、制度文化等方面对东周齐国史进行了有益探索。
王超副教授结项成果《当代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探构及学术前沿问题研究(1989-2019)》,从文明互鉴、文化自信和世界文学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梳理了1989年至今30多年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发展历程及中国话语建设情况,兼论当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该成果可以作为当今国内比较文学教材著述的补充性参考资料,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和中国自主知识建设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闫娜副教授结项成果《新补民国文话文献整理与研究》,发掘了民国时期大量较有价值的“文话”批评文献近八十万字,对其进行点校、编排并撰写叙录。项目成果研究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对学术史梳理尤为明晰。
张伟栋教授结项成果《1978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研究》,对当代诗的历史意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研究,重点揭示了朦胧诗以来当代诗历史意识的演化、表现形态以及成因,深刻把握了当代诗的历史全貌。
近年来,学校在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和管理的同时,加强获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促进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我校共组织国家社科基金结项16项,其中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鉴定为“优秀”等级1项,“良好”等级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