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岁月峥嵘,巍巍学府绽芳华。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1949年秋,正式创建;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升格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成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24年,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重点培育足球学院。如今,学校拥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设有25个学院,拥有全日制学生约24000人。
坚守主业,教师教育传薪火。学校坚持突出教师教育主业,努力打造23个一流师范专业,积极培养未来“四有”好老师。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卓越乡村教师1000余名。连续18年承担海南省“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肯定批示。坚持实施“国培”“省培”项目,累计为海南培训师资超12.5万人次。在儋州、定安建立海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实施“教授博士团队服务基础教育”项目,创建了50个教研协作共同体,引领和服务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20万余名教师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立德树人,桃李芬芳映初心。学校建有65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4个博士急需(交叉)学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近五年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先后取得国家级奖励400余项、省级奖励超1000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排名省内公办本科高校前列。
勇攀高峰,科技兴教显担当。学校建成国家级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社科平台4个,院士创新平台21个。近五年,获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超60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超百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贝勒龟类保护国际奖1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道相承,学脉赓续谱华章。学校现有教职工2130人,其中教学及科研人员1385人,高级职称教师653人。截止目前,拥有国家级荣誉称号或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8人次,其中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中宣部宣传思想青年英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服务基层重点联系专家2人。认定自贸港杰出人才16人次,领军人才86人次,拔尖人才287人次,其他类高层次人才560人次。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开放合作,携手世界共发展。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与20多个国家、11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意大利罗马RUFA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世纪大学孔子学院。并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美国圣彼得大学和意大利罗马RUFA美术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多个专业硕博层次校际联合培养项目。与陕西师范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南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
长歌奋进,继往开来谱新篇。未来,学校将锚定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学校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若干举措,坚持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343”发展思路(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开放办学等三大重点工程;实施“一流学术跃升”“人才引育突破”“社会服务出彩”“校园文化繁荣”等四大行动计划;健全治理能力、资源保障、民生服务等三大保障体系),系统实施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号召力、廉洁护航力、团结向心力等“五力锻造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创建全国一流师范大学!